
筆者在歐洲特別是德國工作、留學多年,發現在生活、工作中比較成功,處于社會上層的人,都有一個共同特征,即他們特別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。
于是,筆者與上百所大學、職業學院、文理中學、實科中學等進行了大量接觸,發現無論是大學、職業學院還是中小學,其教學形式之獨特、內容之新穎、質量之高,都為人稱道。筆者對這些好課堂進行了梳理總結,發現了他們在教育教學上的10個共同特征。
01
一堂精彩的授課,是對不同教學計劃的綜合運用。不同教學計劃對學生多方位的開發有不同作用。一節成功的教學課程,不只是讓學生很好地掌握知識并能有所思考,還要激勵他們,同時給他們創造和諧融洽的氛圍。如果教師在上課時能夠傳遞自己的教學目的,充分利用學生既有的知識,提供可以刺激學生思考和學習的學習材料,較好地掌握教學進度,及時匯集反饋信息,正確評估學生學習中的進步,并且能最大限度地使知識得到順利傳遞。這就是一堂起到了實際效用的課程?!?/span>如果一堂課可以使學生集中精力,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,增強學生的自信心,學生滿意于教學成果,就是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好課堂?! ?/span>但是上面提到的方法不能孤立地單獨使用,而是應該綜合運用,才能更圓滿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和任務。
02
系統使用反射法教學
在課堂上,應該讓學生有機會用反射法學習。用反射法學習就是一個積極、能動的思考過程,在這個過程中,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記憶內容被改變、擴展、相互串連、重新排序或被重新加工。教師在課堂中盡量避免批評,能很好地處理可能的突發事件(比如學生之間的矛盾);講課的速度和課程的進度要適當有序,要讓教師和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思考; 始終按照教學計劃授課,同時給學生盡量多的練習機會;重視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(比如,學生和教師是否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中)。
如果教師能夠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,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優點,并給予積極的引導,這樣的教學對學生就非常有價值。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方式(比如主動型的還是被動型的)、學習成績(口試和筆試)等觀察、了解學生的發展潛力,從而使學生的優勢最大化地得到拓展。
04
思維過程的開發
根據有關研究成果,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專業領域方面的具體知識,還要讓他們擁有更有價值的、能夠幫助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。
上課過程中應盡可能用直觀的示例和練習的方式講解,并且能用它們解決問題?! ?/span>如果善于鼓勵學生分析、比較、評價和解釋所學的知識,就會刺激他們進入分析思考的過程。(這些知識是怎樣聯系在一起的?) 學生獨自制定計劃的時候,創造性思維是很重要的。(我能從學到的知識中發掘出什么新內容?)解決問題過程中應用的分析和創造性的思維由以下部分組成: 批判能力,或者說批判的思想,在知識界被看作是與錯誤的、不完整的、過時的信息等打交道時必須掌握的能力。實際授課時要注意授課目的、教課方式和課程的連續性; 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(從法律、經濟、生態、社會等角度);
布置角色扮演之類的作業(定義、計劃、觀察、說明理由);
能提出蘇格拉底式的問題(什么、怎樣、什么時候、為什么,等等)。
06
引導學生自學
教師系統的講解可以提高學生的成績,但是自學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在自學中,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的進度,還可以根據計劃觀察和評價學習進度以及制定提高學習效率的措施。自學有許多方法,而學生要在平時上課中運用、展示這些方法,并盡可能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用這些方法解決問題。掌握這種學習方法或多或少都不是依賴專業方面的知識,而是通過以下方面來實施:
07
掌握新知識、培養新習慣
掌握知識、培養思考能力,讓學生形成學習的習慣,這是教學的主要目的。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。如果學生愿意,他們就會很快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。如果學生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并能很好地與同學合作,是他們的興趣發揮了重要作用。如果能給學生提供對實現他們的目標有幫助的書,則可以激發更多的興趣。還可以通過樹立榜樣、有吸引力的教材、教學游戲、故事、笑話、在教師指導下和關系好的同學建立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。
09
培養積極情緒,減少消極情緒
從情緒管理的角度來看,一堂成功的課要盡可能減少學生的消極情緒(主要是恐懼、緊張和憤怒),培養他們的積極情緒(主要是與教師的共鳴并擁有輕松愉快的學習心情)。學生的良好心態,主要通過課堂上同其他同學和老師的輕松交流獲得。學生要掌握基本的溝通規律,關注其他同學的需要,學習與他們和睦相處;
成立學習小組,在小組里,學生們通過共同學習達到教學的目的。為學習小組制定計劃,小組里的同學能夠互相幫助解決學習上的問題。當他們的所有感受被關注,能夠學習自我調控的能力,通過一堂生動的課程得到快樂,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學習,學生們自然而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。
恐懼、緊張和憤怒都是課堂經常出現的消極情緒,它們應當被減少或消除。學習怎樣對待生氣,比如,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(比如當要生氣時的“叫停原則”);
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(如,這個問題換個方式看怎么樣?);
10
學會尊重和負責任
當今社會在科技、經濟和福利方面的發展,要求學校的課程也要越來越多關注和接受社會的發展,學會理解社會上出現的各種價值觀,主要是對他人、動物、自然界以及這個社會的尊重及其所承擔的責任。以下問題可以讓學生得到深刻的思考:社會和個人發展的前景展望(我在自我生活空間里有什么樣的任務和目標?); 來源丨新校長傳媒
編輯丨校長派
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,版權為原作者所有,若侵權,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。